出社會以前,因為對於市場的不理解,所以有許多「天真」的用詞,也因為這個天真過去還認為自己挺樂觀的,曾經認為窮人與富人差異沒有那麼大,許多故事都告訴我們窮人也能翻身。
但出了社會才瞭解故事只是故事,那並非容易的事情。
小故事:
舉個例子,一個不靠家中努力向上的青年,每天早出晚歸,年收入約落在 120 萬的情況下,除了生活費、卡費、孝親費等每年亦能存下 60 萬(實際上收入越高,支出也會越高),後來看收入不錯就買了台北市一間公寓價值 1500 萬,(貸款 1200 萬情況下,每月約四萬的房貸,每年的支出增加 48 萬),接下來的每年的存款剩餘 12 萬。
而另一位家境小康的朋友雖然不算挺有錢,但家中資助一間台北市公寓,雖不算認真,但吃住都在家中費用省下許多,年收入 80 的情況下,因為沒有孝親費及房貸每年存款依然有 50 萬,加上家中從小就幫小孩存上基金、股票,每年還有十幾萬可領,另外還有持續增加的資產。這樣穩健的基礎下,再不背負房貸的情況下資產輕鬆超越「努力向上的青年」,加上家中持續灌輸基本的理財觀念,所以長期下來也是不愁吃穿。
上述故事可以了解到家庭背景對於新鮮人的影響,更何況出了社會,就要認真面對 “收入” 這個問題,除了要能夠養活當前的自己外,也同時需要為了 “未來“ 以及 ”風險“ 做準備,一個人老年約需要的資金約是兩千萬,而風險更是不確定性,除了自身的風險外,更大一部份來自於長輩的風險(年紀大自然容易遇到不確定性的意外),這些風險可能會讓我們短時間內沒有收入,並且面臨許多親情與現時兩難的問題。
問題不斷的湧出後,每天都在思考該怎麼面對這些困境,每當越思考就會越難過、越悲觀,這是一面難以跨越的牆,並非無法做到,只是一時找不到解法,卻不曉得這個問題讓曾經自以為樂觀的自己,慢慢的散佈出悲傷的情緒到周圍的人身上,直到有人對我說到:「我認為你挺悲觀的」,才真正地認清這樣的思維對自己的打擊有多大。
貧窮分為兩個層面,一個是物質上的貧窮,另一個則是思維上的貧窮,我們大多數被物質上的貧窮限制了思維的成長,所以有句話說「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」,負面、悲觀的思維也是如此。因此,要達到物質的富有,也需要先讓思維富有才行。
思而不做是沒有任何幫助的,出社會的第二年以後我投入許多技職上的改變,目的是消除這些恐懼,另一方面則試著去面對這些問題。到了現在,透過學習讓有機會進入更好的環境,更高的薪水、更優秀的人才、更豐富的環境,也因此慢慢改變我原有的想法,更知道如何改善自己及未來的生活。
接下來幾篇會寫到關於財務觀念的改變,這些觀念讓我重新規劃我的人生,並深切地相信我的女兒可以過得比我更富有。
貧窮確實會導致限制了自己的想像,所以...
卡斯柏老蘇你有缺乾兒子嗎
我只收乾女兒(警察杯杯就是他
老蘇我幫你(誤)
Q@Q